維生素D(或稱維他命D),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,搭配油脂一起吃,吸收效果比較好,推薦你每天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,它的功效與骨骼健康、成長發育、神經調節、肌肉運動、免疫機制息息相關。
0~50歲的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 400 IU/每天,51歲以上的維他命D建議攝取量為 600 IU/每天。
補充維生素D有兩種方式,從食物攝取,或是去曬太陽,我們身體就會自行合成維生素D。
來自食物的維生素D有兩種:
通常動物來源的是維生素D3 (膽鈣化醇 Cholecalciferol )
通常植物來源的是維生素D2(麥角鈣化醇 Ergocalciferol)
1. 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,使骨骼正常礦物化,維持骨骼健康。
2. 維生素D能增強免疫力、抗發炎、降低過敏反應。
3. 維生素D能維持神經、肌肉的正常生理作用。
4. 維生素D有助於維持血液中鈣與磷的恆定,維持骨骼正常代謝與新生。
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:
年齡 | 維生素D / 每日建議攝取量 |
0~6個月 | 400 IU =10 μg |
7~12個月 | 400 IU =10 μg |
1~18歲 | 400 IU =10 μg |
19~50歲 | 400 IU =10 μg |
51歲以上 | 600 IU =15 μg |
懷孕期與哺乳期 | 400 IU =10 μg |
參考資料來源: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, DRIs)」第八版總表,2023年最新版 |
0~50歲(嬰幼兒~50歲成人)每天需要400 IU的維生素D,
51歲以上長者則應加強攝取量至600 IU。
我們都知道維他命D對於維持身體健康很重要,除非有特殊治療需求,否則請不要盲目追求高劑量。
因此,藥師整理了維生素D的每日上限攝取量給你參考,請看下方表格:
年齡 | 維他命D/每日上限攝取量 |
0~6個月 | 1000 IU =25 μg |
7~12個月 | 1000 IU =25 μg |
1~50歲 | 2000 IU =50 μg |
51歲以上 | 2000 IU =50 μg |
懷孕期 | 2000 IU =50 μg |
哺乳期 | 2000 IU =50 μg |
參考資料來源: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, DRIs)」第八版總表,2023年最新版 |
想要補充維生素D,可以從食物攝取,建議搭配鈣質以提高吸收效率。
常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下(每100克計):
新鮮黑木耳:2000 IU |
鮭魚:880 IU |
秋刀魚:760 IU |
乾香菇:672 IU |
蛋黃:230 IU |
雞蛋:64 IU |
豬肝:64 IU |
牛奶:52 IU |
維生素D單位:1 μg(微克) = 40 IU
1. 嬰兒:嬰兒通常不會直接曬太陽,需仰賴母乳或配方奶獲得維生素D,哺乳媽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維生素D攝取量,建議每天攝取400 IU。
2. 不常曬太陽的人:非常注重防曬或不常曬太陽的人,要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,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助於合成維生素D,平時適當地曬太陽,不要曬傷就好。
3. 年長者:年長者因為皮下脂肪變薄,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,又常常因為日曬不足、食慾差、食量減少而造成維生素D攝取不足。
4. 脂肪吸收不良的人:膽囊切除的患者,脂肪吸收效率不好,會影響到脂溶性營養素的吸收,包括維生素D,應特別留意。
藥師整理挑選維生素D的4大要點,幫助您快速掌握選購要點。
1. 維生素D2與維生素D3,怎麼選?
市售維生素D主要分為兩種:D2(麥角鈣化醇 Ergocalciferol)和D3(膽鈣化醇 Cholecalciferol)。
研究顯示,維生素D3更容易被身體轉化、吸收度更好,且維持時間更久。
2. 活性與非活性維生素D3:
維生素D3又分為活性和非活性兩種。活性D3僅能由醫生開立處方箋使用,非活性維生素D3則安全性較高,可自行在肝、腎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3,攝取量依衛福部建議補充即可。
3. 合理劑量:0~50歲國人,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400 IU。51歲以上,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600 IU,不需要盲目追求高劑量。
4. 安心原料:選擇來自國際知名大廠,如瑞士的DSM專業製造商,萃取自天然羊毛脂為佳,選擇以此製成的D3具有較穩定的特性,且原料通過第三方檢驗,確保品質與安全性符合標準。
透過這4大方向,您可以更明智地選購適合您需求的維生素D保健食品。
網站保健知識都經過合格醫療人員編輯、審訂,以確保內容正確性。然而,保健知識不能完全取代你與醫師的診斷與治療,若有疾病相關問題,建議與你的主治醫師討論,制定最適合你的治療規劃。